close

三十而立.001.jpg

最近聽到朋友說

自己的大學同學已年屆三十還在讀研究所,

且沒有所謂正式的工作經驗,

詢問我該怎麼建議對方。

我想到,自己偶爾也會看到一些履歷,

大學畢業後工作了一兩年,

空白了一兩年再去國外讀研究所(通常是商管類),

畢業後又空白了半年才開始找工作,

差不多也是年屆三十。

說實話,

只要看到類似履歷我們通常都是略過的,

無關學歷、能力、態度,而是『選擇』。

當然,在此我們討論的是找工作

不是人生目標,所以千萬別混為一談。

累積.001.jpg 

找工作看的是一種累積

若已年屆三十還沒有可以說得上嘴的實戰經驗,

那要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確實不太容易。

這也是為何當與某些年齡層的朋友

聊到遊學打工/出國讀研究所時,

我常會希望對方三思。

若我們的人生沒有財務的壓力,

像是買房、養車、育兒、孝養,

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那或許沒有問題。

但問題就出在於,

很多人是因為沒有立即的財務壓力,

而揮霍且忽略了20~30歲時的機會成本

 

每一份履歷,都可以看出的是這個人的選擇。
  • 他/她研究所畢業後去一間上市公司,做了一年的儲備幹部後離開,到一間中小企業做秘書。
  • 他/她畢業後選擇先去遊學打工,兩年後回來開始找工作。
  • 他/她做了半年的業務助理,一年後到美國讀研究所,又雙主修企管與資訊;回來後選擇了資訊公司做專案管理。
  • 他/她會計系畢業在四大事務所工作滿四年,轉換到企業擔任財務稽核,三年內升任副理。

 

所有的選擇都代表了這個人價值觀的邏輯

當還不了解一個人時,

他/她的選擇就成了雇主們的判斷門檻。

所有的選擇都塑造了形象。

在那張不到2000字的履歷當中,

你的第一印象已經產生在雇主們的腦海裡。

方向 

三十歲

可以累積五次出國旅遊

聽過十場演唱會

集點數換了五個拉拉熊

或讀兩個學位

做過三分工作。

但重要的是,

你『選擇』為自己的人生累積甚麼樣的『形象』?

 

 


歡迎來找珊迪一對一職涯諮詢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an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