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wKioL1bKb2WzbrD7AAWHlKd-ORE016.png
 
雖然沒專注在這個產業一段時間,
但最近與一位離職去創業的工程師朋友聊天,
他有IC design house工作十年的經驗,
聊到半導體產業的現狀,心裡實在有許多感觸,
所以決定來淺談為何我說這群高薪人員會動彈不得的問題。

 

這幾年台灣的科技業其實很不景氣,尤其08年金融風暴,
09年再加上不以發股票作為分紅的主要管道後,
中資的迅速崛起,各國廠商為了因應越來越低的成本壓力,
不得不將資源移到低價勞工與低資本支出的國家-中國、印度、東南亞。
中國挾帶著13億人口的市場,
讓各國企業在歷經金融海嘯後無不趨之若鶩的搶進,
大力砸錢投資人物力、資金、廠房、通路、品牌,等到一切建立好,
員工也訓練好,中資再一一複製,中國政府再取消各種外企優惠,
提高工資、提高租稅、強化中國品牌,
原本以為可以靠13億人口市場吃香喝辣的各國企業,
才發現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也沒有早餐,更沒有晚餐。
留在中國的,不是被中資合併,就是與中資合資,
不然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少。
這個現象在各個產業都有,受衝擊的時間各有不同,
而半導體約在三年前開始,歐美大廠併購案之際,
中國積極佈局發展積體電路,大者恆大的趨勢在慢慢確立,
以專業分工見長的台灣,壓力越來越大。
據預測,到2020年,中國會消耗世界上55%的存儲、邏輯和模擬晶元,
然而當中只有15%是由中國自身生產的,如此龐大的需求與市場,
各位覺得未來中國半導體產業會更積極搶進IP,
還是給其他國家與廠商吃死死?當然,這不是本篇的重點。
 
本篇重點還是台灣半導體產業高薪人員的現狀與未來。
經歷過股票分紅的黃金年代,現在的科技業薪水不高不低,
沒有「小時候」想像的靠分紅買房安家的圓滿結局。
公司裡手上有股票的「前新貴們」步入退休年齡,
有的離婚有的家人分居兩地、有的不好不壞就是擔心手上的股票一天天貶值。
現在的後科技新貴,其實整體薪資在台灣還是屬於高所得的一群,
尤其半導體產業,但隨著前一段所說的,中國的壓力日愈漸增,
台灣廠商卡在不擴張就等死的狀態,許多工程師當初能跳槽就跳槽,
不敢跳的也換不了產業,就算有機會轉換,也無法接受薪資的差異。
這兩年,我遇過好幾位在台灣龍頭IC設計公司的高薪工程師,
年薪約新台幣200~300萬。
他們的薪資在這幾年沒有以前的漲幅,
他們感受的到公司在大環境的競爭壓力下越來越辛苦,
即使工作壓力不一定比從前高,但心理的憂慮卻不減反增,
儘管房子車子老婆孩子都有了,但對於未來卻感到前途茫茫,
想轉職的少,想創業的居多;但幾乎還沒跨出第一步就放棄。
聽在許多月領不到五萬,年薪不到百萬的人耳裡,可能覺得很諷刺,
但實際上,他們背負的壓力就叫做「動彈不得」。
即使知道危機就在眼前,跟重新來過的挑戰比起來,
還是選擇待在原地,畢竟一年兩三百萬的年薪,
在台灣其實很好過,況且大家都不敢動,動的人就顯得像笨蛋了。
 
習慣向來穩定又高薪的科技業人才,在進入數據科技後,
面臨快速變化的創新時代,當初高薪穩定的甜美果實,
在現在卻成為毒蘋果般荼毒他們的應變能力,也荼毒台灣的其他產業。
我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在講台灣產業的人力資源,
大致上說的是:
台灣過去二十年把最優秀的人才都投入到了半導體業,
訓練出一批高度專業的螺絲釘,
但這些高度專業的螺絲釘一旦離開半導體這個巨型機器,
就成了無用的零件。
而其他產業則是一開始就缺乏優異人才的投入,
就算這些優異人才後來從半導體業出來,
也已經沒有重新適應的能力與動機。
 
所以,這些高薪的半導體優秀人才該何去何從?
首先,他們從學生時期就努力讀書,
考高分進入當時CP值最高的科系,嚮往著進入這些大企業,
然後過著高枕無憂的日子到退休;
聽起來有沒有像最近年金改革受到影響族群?
當初他們也是覺得,只要努力考進國家單位服務,
就可以高枕無憂的日子到退休。
可是,時代在變、時代在變、時代在變,很重要所以要用說三次的梗。
這種當初我以為怎樣怎樣,所以就可以怎樣怎樣的故事,聽得還不夠多嗎?
與其等到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,為何不先提早面對提早準備?
套句最近很紅的一句話,
「接下來的時代不是貧富差距,是動機差距。」
所以,何去何從,就要看有沒有動機想要改變即將發生的未來了。
 
 
arrow
arrow

    San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