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想要建立有用人脈,你的過去很重要!

有時我們常講過去並不重要,但若要與人合作,過去能讓人瞭解現在預測未來,所以人脈建立的關鍵是「你過去累積的信賴值」,也就是人格、信譽、名聲,這些都不是當下能看到的價值,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,而這也是年輕時最容易困惑的時刻。

 

舉個例子:

獵頭在遇到客戶渴望的人選,而人選卻有其他機會的狀態時,站在客戶的期待與主管的要求下,只得全力說服人選加入客戶的陣營,年輕的顧問過於急功好利,就算對方沒有很想要接受這個機會,還是會費盡心思讓對方勉強答應,再向客戶與主管說沒問題,結果到職前對方突然說不去了,或是到職後沒多久就離職,反而造成更大的災難,像這類的案例,層出不窮,簡而言之就叫「短視近利」!

 

當年,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,覺得就是要努力為客戶爭取合適人選,就算明知道對方沒有興趣,還是要盡力說服,使命必達!但後來發現,這麼做看似沒有錯,但卻錯得離譜,尤其在只懂得「不是贏就是輸」的職場文化下,更難以察覺。於是,短期內看似成功的談成了案子,但三個月半年後就現出原形,最終只是白費一場,不只浪費了公司的資源,也浪費了客戶與求職者的時間。而幾次之後,不止客戶不信任你,主管也會質疑你,求職者更不會推薦人脈給你。我就看過許多這樣殞落的流星獵頭,因為業績的壓力、面子、證明自己,而不斷地犯下相同的錯誤。年初業績大好,年中掉光光,年底就走人,最終一事無成。

 

所以有句話說「呷緊弄破碗」,可惜許多企業文化把「KPI」奉為聖旨,不給犯錯的空間,進步自然緩慢。在這樣的環境,每個人都看數字說話,企業從老闆到主管們,也只會用這樣的管理方式,訓練出一群只會“死”命必達,不懂舉一反三的員工;這在製造代工的時代還行得通,但在互聯網時代就完全不行,也難怪台灣的創新難以有質的提升,人才也難有發揮舞台。最後,在這種體制內的薰陶下,除了專業,人們什麼也不剩;因為,你除了完成已知任務,其他都不重要。若你正處於這樣的環境與文化,建議你,待久了也沒有未來。若走不了,是因為你沒把握下一個會更好;那你是對自己沒信心?還是對這個環境沒信心呢?或者...兩者都是。

於是,我繞了一圈才終於懂了彈性;解決方案可以是複選題,不是單選題;沒有絕對的單方獲益,要懂讓步,生意才能長久;現在做不到就大方承認,未來別人還可能再給你機會;也瞭解了,當做人勝過生意,生意自然長久,不然眼前的成功不過只是一次的掌聲;只有累積值得信賴的名聲,才能維持不斷的成長,讓掌聲不斷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nDi 的頭像
    SanDi

    Sandy-一對一生涯健檢顧問

    San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